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做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做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汽车网教育频道、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指引,要融入教师主责主业,激励广大教师做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者。”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广军在接受汽车网专访时表示。
张广军指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实际行动回答“强国建设、华科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张广军认为,高校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新时代对教师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提升育人能力素养,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党委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和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将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为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两大行动之一进行重点部署,一体纳入五年规划,将2025年定为“人才队伍建设年”。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力打造“党旗领航教育基地”和“领航书屋”,把教育家精神纳入教师党支部每月主题党日学习讨论,深入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二是以高目标牵引推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强化教育家精神资源供给,组建教育家精神研究中心,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教师党支部建设培育弘扬示范点,打造遍布全校的教育家精神宣传弘扬平台。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面向全体教师举办“教育家精神大讲堂”,抓实每月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教师国情研修,推进教师培训全覆盖。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精心组织教师节和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创作“大学大师剧”,讲好华科大教师故事。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以崔崑院士、熊有伦院士等为代表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
三是以高标准践行深化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师风底线。强化教书育人导向,夯实课堂育人第一责任,着力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健全教师参与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铸就了“学在华科大”“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大育人品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将“至诚报国”追求转化为实际行动,产生了一批科研攻关群体,建成了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地校企协同,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中连续八年获评最高等次“好”。
强化工作统筹引领 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
“要提高政治站位,统筹谋划,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教师党员在践行教育家精神中的引领作用。”张广军说,“要不断完善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院系党组织推动落实的大教师工作格局。制定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张广军表示,要把握和尊重教师发展的科学规律,构建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坚持推进教师培训全覆盖,系统开展教师思政培训、岗前培训、教学科研培训,专项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培训。发布教师学习培训及发展支持服务汇总,提供高效的教师发展支持与服务。建设了“心理驿站”“生活加油站”等,增强教师幸福感和归属感。
“学校打造‘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张广军介绍,学校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强重大平台谋划布局,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让应用研究成果适应产业需求,持续稳定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学校还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高端智库作用,引导教师开展咨政研究,推进定点帮扶,让乡村振兴一线成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张广军看来,高校教师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关键力量。
“高校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要勇担科技报国使命。学校广大教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担当科技攻关重任,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张广军介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致力于光电领域技术创新,取得多项原创性进展;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高质量完成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测得世界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G值;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赋能制造业国产零部件自主可控。
张广军认为,高校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要着力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领军人才。“学校深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突出大师引领、大项目牵引、大平台支撑,超常规培养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责编:孙竞、熊旭)